1. 尊龙凯时

    1. 加强信用信息管理 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2019-05-14 0

              为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营造公平竞争 、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 ,住房城乡建设部日前印发《建筑市场信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要求地方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通过省级建筑市场监管一体化工作平台,认定、采集、审核、更新和公开本行政区域内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信用信息 。部建筑市场监管司相关负责人对《暂行办法》相关内容进行了解读。

        据该负责人介绍,长期以来,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积极探索推进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 ,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开共享力度不够 、信息孤岛问题突出、信用评价行为不规范、个别地区通过信用管理设置地方壁垒等。为解决这些突出问题 ,住房城乡建设部启动了《暂行办法》起草工作,多次召开文件起草座谈会 ,邀请部分省市负责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的主要人员和行业专家,对建筑市场信用管理提出工作建议 ,并多次面向全国征求意见。

        《暂行办法》共7章、30条,具有六大亮点 。

        亮点一:信用信息公开

        不良信用信息公开6个月到3年

        为解决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开不及时 、不全面等问题,《暂行办法》明确界定了信用信息的定义 ,即信用信息包括基本信息、优良信用信息和不良信用信息 ;加强了信用信息采集管理 ,要求依托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集中采集信用信息,明确信息采集责任 ,特别是要求加强对工程项目信息的核查 ;规定通过公共服务平台集中公开信用信息 ,并明确了公开期限,即基本信息长期公开、优良信用信息一般公开3年、不良信用信息一般公开6个月到3年。

        亮点二 :信用信息共享

        发挥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作用

        为进一步完善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建立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机制 ,充分发挥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作用 ,《暂行办法》要求各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将市场主体的良好和不良信用信息推送至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 。同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 ,推动信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亮点三 :分类监管企业

        守信激励失信惩戒

        《暂行办法》要求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充分利用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守信激励 、失信惩戒机制 ,对企业实行分类监管,对信用好的实行激励措施,对存在严重失信行为的依法采取惩戒措施 。同时规定,有关单位或个人应依法使用信用信息,不得使用超过公开期限的信息。此外,地方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还应当建立信用信息异议申诉和举报处理机制,并及时通过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做好信用信息变更。

        亮点四:建立 “黑名单”制度

        1年期满可移出

        《暂行办法》要求建立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制度 ,并明确了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的标准和条件 ,通过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向社会公开 。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的管理期限为1年 ,期限届满可移出名单。对于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的 ,要采取惩戒措施,在市场准入、资质资格管理 、招标投标等方面依法给予限制,并通报给其他部门实施联合惩戒。

        亮点五 :规范信用评价行为

        不得设置地方信用壁垒

        目前 ,大部分地方已经开展了信用评价 ,但有的评价行为不规范,甚至通过信用评价实行地方保护。为解决这些问题,《暂行办法》专门对信用评价作出了规定:一是明确信用评价主体 ,即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可以开展建筑市场信用评价工作,同时鼓励第三方机构开展信用评价 。二是规定了信用评价的主要内容及评价结果的应用范围,并要求将信用评价办法 、标准和结果在省级建筑市场监管一体化工作平台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三是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制定信用评价标准,不得歧视外地企业或个人 ,不得设置信用壁垒,鼓励建设单位对承包单位履约行为进行评价。

        亮点六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定期核查 落实不力被通报

        《暂行办法》要求各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确定专人或委托专门机构负责信用信息采集、发布和推送工作 。住房城乡建设部将建立建筑市场信用信息推送情况抽查和通报制度,定期核查各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信用信息上报情况,并对工作落实不力的地区予以通报 。同时 ,要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履职 。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18.01.03 记者 刘丽媛

      To Top
      1. XML地图